要说起人口大国,中国和印度不相上下。
印度人口目前大约是13.2亿,中国人口约是14亿。
除了人口数量的相似,这两个国家同样都是农业大国。
印度总国土面积298万平方公里,耕地189.17万平方公里,约占国土面积的57%,位居世界第一。我们的耕地面积是123.80万平方公里,位居世界第四。美国是168.18万平方公里,仅次于印度。
但粮食产量却令人诧异,201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为5.4亿吨,而印度只有中国的一半,2.6亿吨。
所以,说印度是农业大国是没错,但却不是农业强国。
1、一言难尽的自然条件
印度的自然条件表面上看,还是不错的。大部分国土都属于热带地区,年平均降水量也还可以,基到都能在1000毫升以上。年平均气温大约为22℃,日照也相对充足,这样的环境对农作物来说,相对是适宜的。
但是有个问题,就是降水量十分不均匀。受季风气候影响比较严重,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到9月份。而且地域性也比较明显。有些降水充沛的地区甚至会出现一年三熟的情况,而有些降水不充沛的地区甚至颗粒无收都是有可能的。
用一句俗语来形容,就是撑的撑死,饿的饿死。
降水充沛的地区也有发愁的事,因为缺少系统的水利工程和保水措施,降水季节的水并没有多少被保存下来,到集中降水月份过去以后,又开始面临干旱。这对农业来说很要命,这也成为印度农业产量上不去的一个因素。
2、基础设施薄弱
除了水利工程不完善,其他基础设施也比较薄弱。大部分农民只能使用非常传统的生产工具和劳动方式,不仅效率低下,而且十分艰苦。
比如,在机械化方面,因为缺少农机设备,很多地方还是依靠牛来进行耕地,收割也多是用人力来完成,更别规模化。
而且对于我们来说都在卡脖子的育种问题,在印度也更缺乏。种种阻碍,都限制了农业发展。
3、饥饿人数世界第一,却仍是粮食出口大国。
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17年的一个报告数据,印度约有1.907亿人营养不良,占印度人口总数的14.5%左右。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就是食物不充足,而挨饿的大多数是种田的农民。
虽然拥有最大的耕地面积,但因为人口众多,生产效率又低,所以导致粮食不够吃,这还好理解,但另一方面,印度是世界最主要的稻米出口国之一,总出口在世界排第六。
为什么饥饿人数最多,却是粮食出口大国呢?
原因之一就是,印度产业发展的极不均衡。人们缺少的并不是粮食,而是钱,需要把粮食出口到各个国家去换取钱来生活。
城市的贫民如此,种地的农民更是如此。他们需要用粮食去换取生活中的其他必需品,所以就造成了种地的人反倒挨饿最深。
去年的时候,印度出台了几项农业改革法案,但遭到了农民的极大抗议。抗议一直持续了几个月。这几项改革法案主要是取消农产品的最低保护价格,放宽农产品销售、定价和存储的规则,从而实现更加市场化的农产品供给与定价机制。
但农民不乐意了。因为在此之前,每年的收成都会由政府来保证种植成本的150%,农民不必担心价格受市场波动而产生太大损失。但劣势就是,这样一来就丧失了市场灵活性,农民也只能换个温饱。
但经过长时期的磨合,农民和经销商之间已经形成了某种共同利益,即农民通过经销商从而形成统一的议价权,也就是说,虽然不赚钱,但是最少也有个稳定的保障。虽然这些经销商肯定会从中得利,但农民认为至少也保障了他们最基础的利益。
但如果实行改革以后,取消了经销商这一中间环节,农民就会直接面对企业和财团,这些企业和财团实力雄厚,会直接垄断导致农民根本连议价的空间都没有,这样一来,可能连基本的保障都得不到,印度农民当然就急了。
微信扫描关注我们
手机:13436345846 电话:400-8088890
邮件:2409404794@qq.com
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镇富各庄基地